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TSA是導致學校操練學生的主因嗎?

最近有家長發起爭取「取消TSA」的行動,引起社會的熱烈討論。支持相關行動的理據主要是減少無謂的操練、減輕學生和教師的壓力等。首先我得說明,對於上述兩個原則,我不但同意,而且是不能同意更多,當我在學校任教時,我無時無刻都跟家長、同工們說,別讓操練把學生的好奇心毀掉,也別讓排得滿滿的時間表把他們的童年奪去。對於操練、填鴨、刻板的課堂,我也跟大家一樣,感到十分厭惡。然而,認同「減少無謂的操練」和「減輕學生和教師的壓力」,是否便一定會導出「取消TSA」的結論?我實在不敢茍同。

首先我們得探討,TSA本身是否導致學校操練學生的主因。TSA的目的是什麼?根據考評局的資料︰ TSA是為了「提供資料讓學校及教師具體地了解學生在基本能力方面的強項與弱項,從而優化學與教的計畫,亦提供資料讓政府為學校提供適切的支援」。TSA提供給學校的資料是十分詳盡的,除了中、英、數各科的總體表現外,甚至提供每一道題目每一個選擇的全港學生和本校學生選擇的百分比,這些資料若能好好加以分析和運用,絕對能反映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同時反映學校教學需改善的地方。我以前任教的學校就會要求教師仔細分析這些數據,然後在科組內檢討教學的效能,針對弱項作出改善。也就是說,計劃原本的目的在於協助學校「掌握學生的學習難點」,然後「改善學與教」,而並不是以「評核學校表現」作為目標。即使教育局去評核一所學校時,也不會以TSA成績作為評核的標準,也不可能以此為標準,因為每所學校的生源、學習程度不一,不能只看成績去評定一所學校的教學成效。一所以照顧低收入家庭的學生為主的學校,成績自不能與一些傳統名校相比,但如果教師盡力去發展學生的潛能,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增益,它依然是一所好學校。所以,TSA本身只是其中一種協助學校檢視教學效能的工具,這個工具能夠反映出一些學校的一些不足,但這個工具不應為學校、教師和學生帶來壓力。

發起是次活動的家長提出,若以反映學與教的現況為目的,校內的評估可取代TSA,筆者對此亦有所保留。校內評估的深淺程度不一,假如個別學校的評估程度較淺,學校可能會因此而高估了學與教的成效,反之亦祭。TSA審題委員會是由不同的專業人士組成,包括大學講師、教育局課程主任、考評局科目經理及現職教師等,能提供一個切合香課程所要學生掌握的基本能力、並標準一致的客觀評估,以讓教師掌握學校學與教的實況,從而作出改善。

理想層面固然是這樣,那麼為何TSA會變質,成為學校間惡性競爭的工具,最終苦了教師、苦了學生呢?就是因為個別的學校誤用了這些數據,把自己學生的整體成績跟全港平均值作比較。剛才已提到,每所學校的生源、學習程度不一,也就是起步點不同,以TSA成績去比較本身已經不科學。所以,教育局為了改變這種思維,自去年起已不再向學校提供「全港學生達基本水平的百分率」,以免學校再次追著數據走。

可是,辦學團體希望了解屬下各間學校的表現,也可以自行比較屬下各所學校之間的數據,然後給校長施壓。其實如果辦學團體這樣做,已經達違反了TSA數據的使用守則,因為守則列明數據「不可用於學校間的比較」。但即使辦學團體向學校施壓,如果方向是找出自身的不足,長遠提升教學的質素,這樣的想法本身也沒有問題,畢竟現在提倡「學習型社群」,反思自身的不足之處,加以改善,本身是一件好事。

最大的問題在於,學校領導層不去想方設法改善課程的規劃、教學的成效,卻去操練學生應付考試,期望透過向學生施加壓力,於短時間內提升TSA成績,這才是問題所在。其實任誰也知道,一所學校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基於生源、家庭支援、學校文化、領導層能力等不同的因素,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慢慢改善,本來就不應期望學生的成績、中學的派位會於幾年內大幅改善。

打個比方,就好像有人在例行身體檢查時,某些指標出了問題,卻不去檢視疾病的源頭作出治療,卻拿著身體檢查的清單日夜鑽研,然後弄得整個人都精神緊張。這種想法不是很荒謬嗎?可是,現在我們提出「取消身體檢查」去減輕壓力,不就是另一種荒謬嗎?如果要減輕學生和教師的壓力,不是更應討論如何有效協助學校提升教學效能,不作過量的試題操練嗎?取消TSA反而只是捨本逐末的方法。不操練TSA,學校難道就不會為了派位結果而操練中一入學前測試嗎?學校難道就不會為了收生而操練學生校內的小測大測期中考期考大考嗎?一所錯誤地以為操練就是教育的學校,有沒有TSA也會操練。重視培養學生思考探究的學校,有沒有TSA也不會操練。事實上,後者在香港為數並不少,也有很多年輕教師也嘗試不同的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是,作為家長的你會不會選這些學校,還是寧願擠破頭也要擠進催谷成績的一線名校?事實上,在沒有外力促使學校操練的前提下,家長和教的取態反而是影響學校發展方向的因素。若真誠如發起團體所言,反對操練TSA已是大部家長、教師和學生的共識,豈不是更應向各自所屬的學校協商,減少相關的操練,而非為了個過度操的學,要求在整個香港教育的層面取消TSA這項本身能反映學與教現況的措施?


希望社會大眾能打破一個迷思,有「考試」或「公開試」並不等如「填鴨式教育」。考試只是評估的一種,若運用得宜,是可以作為改善教學、改善學習的根本。針對試題作出操練,就是只求結果,不問過程的表現。事實上,有Past Paper的地方,就會有人嘗試以操練來取得成績。一眾港生遠赴英國考GCE,他們不也會能GCE的試題來操練嗎?不先改變教育的觀念、態度和目的,去到再先進的國家、面對怎樣變化的公開試也會操練。而姑勿論哪一個地方哪一種制度,學生完成高中以後,還是得面對公平公開的考試,但怎樣才是一個好的公開試、有關考試制度的問題,可以另文再書,在此暫此打住。但香港學生和教師壓力的來源,其實是整個香港社會走捷徑、急功近利的思想文化造成的,這的確需要處理,但也絕不是把問題歸咎於一個考試就能處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